小雨麻的教養經~寶寶與小小孩的教養行的通嗎?
寶寶與小小孩的教養行的通嗎?
當然行!而且從出生就行!
今天小雨去小雨阿嬤家度假去了,
家裡突然的寂靜讓小雨麻倍感空虛,
不如來寫寫網誌吧~
正好最近有格友耍賴皮點播,
要小雨麻寫寫關於小小孩或嬰兒的教養。
其實一直都有網友寫信或留言問小雨麻,
這個怎麼教?那個怎麼教?
然後有時候看完回覆,
又覺得這一定只對天使寶寶有用,對皮皮的寶寶一定沒用的!
或者怎麼只有講這樣呢?有那麼簡單嗎?……
其實我真的不覺得我會教小孩,而且我也不是幼教專家,
說來要寫這一篇真的覺得很害羞,
況且每個小孩的個性不一樣,
即使是同樣的父母,相信也是要針對不同孩子做不同的引導啊~
所以真正說起來,我只能分享原則,
真正實行起來,大家還是得用耐心加細心觀察孩子的反應,因材施教。
原則其實非常簡單,就是『正增強』、『負增強』,這六字鐵則。
再來要說的話是『循序漸進』、『絕不勉強』,這八字箴言。
我覺得教剛出生的寶寶跟教寵物其實很像,
這麼說有些人可能覺得怪怪的,
但我的意思不是說像照顧寵物一樣隨便。
(事實上我們家照顧寵物可一點都不隨便)
我的意思是指溝通的語言很像,
同樣都是缺乏我們習慣使用的共同溝通語言,
這時候需要的是什麼呢?
是生物共同的語言
如果格友有看過崔西寫的『超級嬰兒通』,
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,
書裡有一段專講寶寶的哭聲與表達的需求,
甚至還有整理出對照表格,
在小雨還沒有滿月的時候,
我這新手媽媽曾經按著書上表格找出小雨的哭聲與源由,
進而滿足了小雨的期待。
也有研究指出,全世界的寶寶在六個月大以前的語言都是一樣的,
這些寶寶們有共通的語言,
雖然是哭,但是不同的哭聲其實是不同的意思,
我們大人之間也有共通的語言,
但是我們大人的語言和寶寶是有所不同的,
這麼說或許有些難理解,
也許可以想像成我們地球人和火星人(?)的關係,
簡單來說,就是大人寶寶各有一套語言,而這語言並不相通。
『超級嬰兒通』教我們如何『聽懂』寶寶的語言,
但是並沒有教我們如何『表達』,讓寶寶聽懂我們的語言。
到底要如何讓寶寶聽懂呢?
在寶寶還不會說話以前,
我認為生物共同的語言可以讓我們對寶寶『表達』我們的立場,
並且可以讓寶寶聽懂。
生物的共通語言是什麼?
當寶寶表現好的時候,不要吝於讚美,
要用很高的音調或假音說『Goooooood~』或『好棒』,
這音調可以想像成比正常說話的音調高八度音,←重點
最好可以再附加開心微笑的抱抱或”捏捏”、或寶寶喜歡的食物,
這是正增強。
當表現不好的時候,
用很嚴肅或醜陋的表情+非常低沈的音調說『no-no-』,
這音調可以想像成比正常說話的音調低八度音,←重點
這時候當然不給吃、不給抱,
這是負增強。
備註:
感謝熱心的zoe麻補充幼教的專業名詞說明:這是比較偏向削弱作用(停止增強)
“負增強”~是一種特殊反應之後,不愉快的刺激就會消除..
比如…當我們進入車內..安全帶的警示鈴會響起,直到我們把安全帶扣上,
警示鈴才會消除…
這就是經過”負增強”我們學會了”上車要扣安全帶”可以結束這刺耳的噪音
如果寶寶表現出不適合的動作時,
比如說寶寶惡作劇之後笑笑的看向我們的時候,
若無法立即給予負增強,
就要裝作沒有看到這一件事情,
這時完全不和寶寶眼神交會,
避免讓寶寶覺得藉由這樣的動作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或關注,
或做了錯誤的連結。
再來就是多用正增強,少用負增強。
不管想要教寶寶刷牙、喝水、自己吃飯都是一樣,
剛開始一定是挫敗的,
可是如果寶寶進步了、成功了,就立即性的給她一個很大的正增強,
接下來如果寶寶看起來躍躍欲試,就繼續練習,
如果寶寶看起來有點累了或一直沒有成功,
這天的練習就到此為止,
讓寶寶維持原有的狀態,
明日再繼續練習,
每天每天練習一點點、進步一點點,不要勉強,
如果寶寶因此哭鬧或闖禍,千萬不要責罵,
這是為了進步的練習而導致的闖禍,
只要裝作沒看到、不要發出任何聲音就好,
千萬不要去加強寶寶的負面行為。
每天進步多、退步少,慢慢的就學會了,
寶寶會想為了爸媽很開心的說『Gooooooood~』(假音)
或爸媽的抱抱而努力表現的!
除此之外,
雖然我平常是個沈默寡言的人,(咦?XD)
可是打從小雨在我肚子裡、甚至出生之後,
我遇到的、做的每件事情都會告訴她。
當在肚子裡的時候,
『寶寶,剛剛妳聽到的是救護車的聲音,救護車是在幫助人的喔~』
『寶寶,這公園的草皮綠油油的,剛除過草的味道好香喔~』
『寶寶,馬麻帶妳去吃牛肉好嗎?妳想吃牛肉鍋還是牛排呢?』
『寶寶,剛聽到的打雷聲音是來自於大地正負離子的分開與結合現象喔~』
『寶寶,我們要一起過馬路了,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還要停看聽喔~』
(您沒看錯,這些我懷孕的時候都真的對小雨講過,還不止於此XD)
小雨出生之後,
『小雨,尿尿了,來換布布,換布布好舒服喔~』
『小雨,馬麻抱抱,小雨是馬麻的寶貝喔~』
『小雨,我們一起去散步吧~』
『小雨,來換衣服吧,接著換褲褲,要戴帽帽嗎?』
『小雨喜歡狗狗(拿出玩偶)還是兔兔(拿出另一個玩偶)呢?』
類似這樣,我們一起做的每件事、對小雨做的每件事,
我都會告訴她,
我絕不會在完全沒有講的情況之下幫小雨脫衣服洗澡,
也絕對不會在完全沒有講的情況之下餵小雨喝奶、拍嗝或吃副食品,
所有的動作都先預告。
或許因為這樣,所以小雨一直都表現的很沈穩,
身邊許多人都覺得小雨是個心智年齡比實際年齡成熟的孩子。
大約從小雨一歲左右會搗蛋的年紀開始,
我一直在調整我們的溝通方式,
除了上面說的方法之外,還試過很多其他的方法。
包括
最速成的打手、彈手,可是我發現小雨會模仿我的動作,
當自己或旁人表現不好的時候,小雨就會用自己的右手打自己的左手手背,
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方法,
記得只有在一歲和一歲半各用了一次。
有一陣子小雨非常故意去做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,←通常是危險的事
屢勸不聽之後,就讓小雨試試『Time out』,
不過我的方法不是帶去房間,
而是把小雨放在餐椅上,搬到一面白牆前面壁思過,
這樣我還是可以在旁邊做家事,而又可以限制小雨的行動,
剛開始我很擔心這會不會影響到用餐的情緒?
不過後來發現並不會,
一來餐椅放的位置、空間感截然不同,
二來我們在不同的使用狀況下給的稱呼不同,
要吃飯時,稱為『坐餐椅』,
要面壁思過時,稱為『坐高高椅』。
第一次小雨覺得很好玩,
第二次之後,只要『坐高高椅』,小雨就會嚎啕大哭,
那一陣子經常『坐高高椅』,
過了那一陣子之後,小雨就不會再故意做危險的事了。
後來就很少很少需要高高椅上場,
最近一次『坐高高椅』,
小雨已經不會嚎啕大哭了,
但她很想下來,也知道自己做錯事。
我認為這就達到預期效果了。
當有些行為讓人頭疼但又不到危險程度的時候,
我就會請出小雨的玩偶朋友們出來當『說客』,
比如說
『胖達也想吃飯,嗯~胖達說好好吃喔,小雨要吃嗎?』
『啊!小熊也要吃啊?』
『胖達也想刷牙?哇~胖達好棒啊!馬麻抱抱胖達~』
除此之外,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擬人化,進而讓孩子發揮同理心,
比如說,小雨曾經有段時間會在餐椅上將餐具丟到地上,
『小雨,湯匙蹦蹦了,好痛喔~』(小雨麻演出疼痛的表情),
『請小雨幫湯匙秀秀好嗎?』
這時小雨就會用難過的表情抱著小湯匙還加上輕拍的動作。
小雨有一陣子愛打人,
『小雨,請妳輕輕的,這樣打馬麻,馬麻會痛痛,哇嗚~』
(小雨麻一邊演出輕輕的動作,一邊認真演出哭哭的表情),
『請小雨幫馬麻抱抱秀秀好嗎?』這時小雨就會用難過的表情環抱著小雨麻。
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這樣,
但小雨是個很有同理心的孩子,
所以這個方法是很管用的。
另外呢,
我覺得大人說到做到絕對很重要。
要說出能做到的,做到已經說出的!
如果大人說的話常常不算數,孩子如何辨別真假、如何建立遵守的準則呢?
從小雨開始會自己收東西開始,
遊戲區裡只要東西用過沒有收好,
『請小雨送玩具回家,小雨收,馬麻收就變成馬麻的!』
如果被我收起,我會故意放在小雨看的到的高櫃子上,
小雨想要的時候,非但不給,而且一直提醒著小雨:
『因為小雨沒有送玩具回家,所以變成馬麻的~其他的玩具請小雨送回家吧!』
近來小雨可以理解的越來越多,
所以小雨麻跟小雨的嘮叨也越來越多,
最近的事蹟就是吃藥了,
小雨麻為小雨分析的利弊得失可以讓小雨願意主動來吃藥。
因為小雨聽的懂,講的聽,
帶小雨出門就越來越輕鬆,
身邊好多親友都好奇著:『為什麼這小小孩這麼好商量?』
好商量的孩子絕不是憑空出現的喔。
要尊重孩子,
而且孩子會複製模仿大人的一切,
大人保持情緒、說話、表現都很穩定,小孩就會如法炮製呀!
最後呢,其實我很會幫小雨『打預防針』,
這裡指的並不是指真的打針,而是指事先的預防教育,
比如說,
我看到『小雞逛超市』在地上賴皮的海狸,
趁著小雨對賴皮的海狸有興趣而又還不會賴皮的時候,
我就告訴小雨『在地上賴皮nono喔!』
之後只要小雨稍微有點賴皮,我就會搬出賴皮的海狸,
『糟糕!小雨變成賴皮的海狸嗎?nono喔!』
於是小雨就會克制自己。
又比如說,
我曾經看過有位媽媽跟小孩說『最後一個』,
可是孩子不肯接受,所以一直還要、還要,結果非常讓人頭疼。
從那天開始,我給小雨的所有東西只要是最後一個,
我一定會說:『這是最後一個,再來就沒有了!』
小雨從還不會要東西開始,就懂了『最後』的觀念,
所以從來沒有在我說出『最後』的時候還賴皮著。
用這『最後』的例子當這篇閒聊式分享文的最後,
小雨麻很不專業又害羞的下台一鞠躬。^////^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