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雨麻的奇幻旅程:我的跑者之路
我們的人生一直擺脫不了數字。
學生時關心分數,上班後關心薪水,中壯年關心各項身體健康指標。
年輕時討論的三高是高收入、高學歷、高身高。
中年後討論的三高是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。
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了數十年,然後自己成為母親,再見到同樣的環境被複製在下一代。
那時候我覺得好累。
知名跑者Emil Zatopek 有句名言——
「如果你想跑步,跑個一英里就好;如果想體驗不一樣的人生,那就跑場馬拉松。」
“If you want to run, run a mile. If you want to experience a different life, run a marathon.”
正好一位媽媽好友邀我參加數個月後的十公里路跑,另一位媽媽好友開始在傍晚到鄰近操場運動,我說:「好吧!我也來試試看。」
於是拖著已經僵硬十年、沈重不堪的身體,加上載著小風的娃娃車,從走路開始,每天運動一小時。就這樣,兩位媽媽和一部娃娃車,週一到週五的傍晚五點,準時出現在運動場。
因為有同伴、有目標,我們真的一週運動五天,持續了好幾個月,直到順利完賽。
而運動內容也從推著娃娃車走路,到推著娃娃車健走,到我抱著小風走走跑跑,到後來另一半會中途來接走小風,讓我開始拉長跑的距離。
人生第一次的十公里路跑可說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觀。
那時並沒有經歷跑者圈流傳的「痛苦並快樂的跑著」,我全程都很痛苦,身體如此沈重,喘不過氣來,走走跑跑,明明我這麼努力,為何前頭還是黑壓壓一片人山人海?我只感受到挫折、沮喪與壓力。
即使如此,完賽這件事仍然帶給我極大的成就感。
而且我突然發現,這麼挫折且即將步入中年的我,仍是人山人海的中間值,原來也沒有想像那麼糟。
那麼,我那「糟透了!」的感覺是什麼?
大概是我身體太差了,要再練練。
我們三位媽媽攜著三個家庭,決定再次征戰數個月後的11公里山路鹿野馬。練跑過程中,三位媽媽經常在Line上互相鼓勵,分享練習的紀錄。
每個聽見我開始跑步的親友都擔心極了:「⋯⋯已經不年輕了⋯⋯小心妳的膝蓋。」我的同溫層只有我們三位媽媽互相取暖,其他人都是潑冷水居多。
跑步真的這麼容易受傷嗎?有沒有預防的方法呢?
我開始找各種跑步書來看,自己從博客來買、從二手書店買、從圖書館借,我看了當時所能取得的每一本跑步書。
為了學習更正確、精確且適合我的跑步知識與姿勢、裝備,甚至參加了馬拉松訓練課程。
雖然跑得很慢,被分在速度最慢的組別,可是在這裡拓展了我的跑步同溫層,也認識幾位年紀比我更大,或者比我更忙碌的跑友,我開始知道年齡和時間都不是問題,也學習到如何降低受傷的機率、如何與痠痛和平共處。
在這裡也要特別感謝高雄全方位舉辦的馬拉松訓練課程,非常推薦給高雄的跑友們!
結業時,我的五公里從40分鐘進步到33分鐘,更棒的是,認識了像我一樣的媽媽跑者——小嘉,我們約好更上一層樓,共同挑戰接下來幾場21公里以上的半程馬拉松和超半馬。
「我好擔心啊!不知道能不能跑完呢?」
跑友土豆仁說:「不用擔心!馬拉松是心理運動。」
頓然醍醐灌頂,這豈不正如我的堅持:「以不放棄的態度,拉長時間,換取機會。」
上完這系列課程,我才突然明白第一次參加路跑時「糟透了!」的感覺是怎麼回事。
原來我一直在人生中追求各種數字的名列前茅,但是在運動的世界裡,名列前茅意味著天賦、長久的訓練、堅定的意志、堅實的後援團隊、正確的專業知識,有時候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,即使我們課堂的兩位教練是高雄馬冠軍,他們在世界各地征戰仍面對各種挑戰。
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名列前茅。
我突然放下了心裡的重擔,那沈甸甸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壓迫著我的數字壓力,霎時像孩子吹出的五彩泡泡,「啵!」一聲,在藍色的天空背景下,無聲無息化為幾粒水珠,消失不見。
接著我以周跑量25公里開始,慢慢進步到到周跑量40公里,運動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,身體狀況大幅改善,心情總是很愉悅,後來只要連續休息兩天,就會渾身不對勁。
終於,我也能享受慢跑。
我享受每個在慢跑時的耳根清淨與獨處時光,相信那是所有幼童母親的奢侈。
我享受每個跑後的思緒清明與心情愉悅,那是因為腦內啡的緣故。
我享受慢跑帶來的大汗淋漓與消化通暢,連帶鼻子過敏都改善了。
不曉得你們都怎麼犒賞自己?
寫完第二本書時,參加馬拉松訓練課程就是我給自己的犒賞。
每次前往訓練場地,我總是滿懷期待、精神抖擻,相信會離目標愈來愈近。
那麼,我的身體究竟有什麼變化呢?
體重沒有明顯改變,但是感覺鬆鬆軟軟的肚皮逐漸變得緊實。
健康檢查時,驚覺傳說中長跑跑者的「節能模式」發生在我身上,是我最振奮的時刻。
一般人的脈搏每分鐘72下,我坐著測量到的脈搏五十幾,躺著測到的心率只有四十幾,那表示我的心肺能力大為提升。
另一個明顯的改變是,在高鐵站與捷運站不用再跟人家擠電扶梯,即使跑步上下階梯,仍然腿不痠、氣不喘,這感覺極其美好。
===
記得大學時系主任張嘉祥教授曾經鼓勵我們:「我相信有一天只要你們想做,不管什麼都可以做得到。」
在此也將這句話借花獻佛給所有讀者:
我相信妳們不管什麼都可以做得到。
===
歡迎明天繼續來聽小雨麻說故事。
我們的人生一直擺脫不了數字。
學生時關心分數,上班後關心薪水,中壯年關心各項身體健康指標。
年輕時討論的三高是高收入、高學歷、高身高。
中年後討論的三高是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。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了數十年,然後自己成為母親,再見到同…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