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分房=訓練獨立?!
現在很多家庭睡前會有床邊故事時間,
但在我們家,睡前是聊天與唱歌時間,醒來才是故事時間。
為什麼呢?讓我再另文詳聊吧。
最近晚上,三歲的小雨喜歡拉著我,要我陪她睡覺。
其實這也是最近文章減產的主因。
以前夜半時分是我的寫網誌時間,現在這段時間變成母女倆共眠的時間了。
我問小雨:『妳小時候都可以自己睡覺,為什麼長大了卻要人陪呢?』
小雨思考了一下,她說:
『因為……我喜歡~抱~抱!』
小雨特別拉長語尾,同時用手臂環繞著我的脖子,把我抱緊緊的。
我接連著幾天問小雨,都得到一樣的答案。
一個夜裡,我半夜醒來,睡不太著。
襯著窗外從窗簾縫隙透進來微弱的燈光,
望著小雨熟睡的輪廓,
想起小雨說的:『因為……我喜歡~抱~抱!』
我眼眶突然有些濕潤了。
想起小時候,我的曾祖母或者外婆,會攬著小小的我一起睡覺,
曾祖母會一邊拍拍我的背,一邊輕喚著我:『肝仔孫、肝仔孫。』
外婆會一邊摸摸我的臉,一邊說:『我的睡美人。』
等大一點,我知道我不是睡美人,
但是我的外婆、我的曾祖母對待我的那種溫柔,卻讓我惦記著到今天。
育兒的過程很奇妙,會不斷的想起自己年幼時的點滴,
有不愉快的,有愉快的,
有傷心的,有開心的,
多了一點省思,或者多了一點理解。
感謝我的恩師,
在我提到父親的嚴格造成我對親子關係的不信賴時,
她為我提供了許多分析與建議,告訴我至少一定要生一個孩子。
四歲以前的小雨麻,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小孩。
雖然也記得父母的關愛,可是關於這種親子間的溫存時光,印象卻很模糊。
沈澱了幾日,我想寫下這一篇文章。
雖然有些說法認為與孩子分房是一種訓練獨立,
但是最近因為這些回憶,我心中開始對這種說法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。
所謂的獨立,應該是建立在充分的安全感之上,
而有足夠的勇氣面對未知,願意探索,樂於挑戰。
那麼這樣的特質,和孩子是不是分房睡的相關性,我感到懷疑。
在早期人類演化的過程,
寶寶愛哭是因為這提高了生存的機率,
當野外逃生的時候,寶寶的哭泣會引起注意,提醒家人帶著逃亡。
此外,小小的孩子,也當然是依偎在父母身邊。
動物學家觀察猴子猩猩的群體生活,
發現小猴一旦換毛了,長大了,就不再享有小猴的福利,
而且只要他做錯了事,猴群裡的任何一隻猴子都可以教訓他。
但在換毛之前,
小猴子隨時黏膩在母猴的身邊,他可以任性、可以調皮、可以淘氣。
育兒路上有許多說法,讓父母隨時都要面臨抉擇,
雖然有時不免徬徨,
但我一直認為親子關係應該是建立於彼此默契之上,
這幾日,我決定拋開這種『親子分房=訓練獨立』的說法。
『盡信書不如無書』,
我決定拋開它。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