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法生活中的衍生獸
開始實踐減法生活之後,家裡物品大減,維持與清潔工作變得更容易,但仍有一些物品簡直好像有生命一樣,不斷發生增生現象,我稱之為「衍生獸」。
比方說,在臺灣的時候:
-手提紙袋
-塑膠袋(可分解或不可分解)
-包包
-文具(鉛筆、橡皮擦、畫筆等)
-女孩的髮飾
-各種大小毛巾
-被單或毛毯
-餐具或杯子
-保溫瓶
比方說,在加拿大的時候:
-塑膠袋
-孩子的文具和小玩具(來自小雨的點子)
【紙袋和塑膠袋】
紙袋和塑膠袋經常來自購物行為,親友互贈禮物經常也會衍生出紙袋,如果不是家中每個成員都能留意物品的流進,它就是會不斷增生。
尤其在疫情蔓延中,很多商店不願意客戶使用自備的購物袋在店家的檯面上裝物品。
欲減少各種提袋,除了重複利用、用來當衛生用品垃圾袋之外,還需要全家有共識,願意稍微麻煩一點,才能有效減去。
疫情中,我們的減袋對策就是直接將購物車推到車子旁,將採買物裝進自己的購物袋後,再歸還購物車。
【孩子的文具與小玩具】
常常來自師長的小禮物、孩子與好友之間互相贈送、親友之間互相贈送,每學期班上也經常會共同採買整套文具新品,大家都認為文具是實用的東西,能表達情感,或者擔心有些孩子缺乏,結果成為另一項不斷增生的衍生獸。
小六的小雨覺得這是她實踐減法生活後,一不留意就會自動增生的品項。
「那麼要怎麼解決這個困擾呢?」我好奇小雨怎麼想。
「我還是會說謝謝並且收下,如果是確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,但想到哪個好朋友可能喜歡,我會馬上詢問是否需要並轉贈出去。」小雨提出了她的減法策略。
其他來自親友間的禮物、來自購物的贈品,拒絕顯得不近人情,收下又增加自己的困擾。
仔細思量,我實在是非常難討好的顧客,若顧客都像我這樣,各家廠商恐怕也很頭大。然而身為顧客,其實只希望各行各業別再花費預算來準備贈品,好好專注自家的事業,生產高品質的產品,把贈品預算轉回價格來回饋客戶。真的,這樣就好。(雖然在行銷上真的很難。)
我也常常跟親友說:「不要送我東西,心意到了就好。」這是真誠無比的想法。
自己的母親好幾年前就不跟女兒客套:「再也不送妳東西,妳實在太挑剔了,我不知道該送妳什麼。」媽媽送給我的乾貨,過了一年還在食品櫃裡。
抱歉啊!女兒的眼光愈來愈高,其實生活卻愈來愈簡單。
不要送我東西,跟我說愛我,讓我知道心意就好。
這不就是送禮的原始出發點嗎?
附圖是小雨的部分文具。
筆袋則是她用縫紉機自製的作品。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