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體脂的變化與心情起伏

分類:6.8加拿大旅記, 6.9健食健身心

△左圖是常一起聊天打氣的朋友們,我們都是”Kickboxing moms”!
△△右圖是我現在的拳擊教練Amanda。
以上照片分享都已經當事人同意。

===

前些日子和讀者線上聊天,聊到體脂的變化與心情起伏,我將內容整理一下,跟各位分享。

其實身體是一個能量系統,肌肉就如便當,脂肪是能量棒,它們都是為了便於取用和儲存而存在,數字只是反映出當下的生活方式,只要恢復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生活型態,身材就會回來。

重拾運動習慣這幾年以來,我一直都試圖增加運動的樂趣與變化。

最初是慢跑,因為入門的門檻最低,從走走跑跑開始,再到一週跑五天,週間每天跑5K跑四天,週末跑一天LSD(長距離慢跑),一次跑1.5小時以上。

後來開始加入徒手健身,一週健身3-4天,慢跑2-3天,簡單的瑜珈1天。

再來是把徒手健身升級為器械與自由重量的重訓,分部位按表操課。如今我的leg press已經可以到352磅,seated row達到115磅,dead lift也到120磅了。

最近跑去練拳擊,也騎腳踏車,也游泳。太久沒游泳,游起來居然進步了,變得更流暢,速度也更快。

我的行程也會跟著家人活動調整,七月小孩沒游泳課,另一半愛打高爾夫,我就比較認真練拳擊,偶爾陪打高爾夫。因為拳擊教室很近,一週會去練6次,每次一小時,拳擊課燃燒的熱量非常驚人,經常超過600大卡,加上後燃效應,一天會消耗2000大卡以上。

八月孩子上游泳課,我就比較常去健身房,因為游泳池和健身房設施在一起。

我個人喜歡運動型的體態與帶來整體健康品質的提升,而不是只靠飲食維持瘦感,所以一直在運動生活裡尋找樂趣,幫助自己維持運動習慣,這幾天正好看到一篇文章,我滿認同的,與讀者分享,共勉之。
10 Habits of Women Who Are Always in Shape

話說回來,我覺得體態應該只是運動附帶的禮物,運動帶來的收穫遠多於體態,真的是這幾年的深深體會。如果只是把運動當成控制體重的工具,就很難長期享受運動生活。

參加六週挑戰的經驗,讓我發現自己的before&after照片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,只要維持運動習慣,體態不會走樣太多。(雖然量起來很不一樣⋯⋯這時我會想想戴資穎。)

IG作者theskinnyonfitness就分享她增肌前後增加25磅的照片,看起來更健康更好看!讓我信心大增,覺得以後對自己的體重數字變化可以更有彈性的看待。假期放鬆,雖然也跟著圓一圈,但一旦恢復原本生活,體重也會很快恢復回來。

我很喜歡現在的拳擊教練Amanda,她也是孩子的媽媽,也參加過六週挑戰,如右圖。除了給我飲食上的建議,她也常給我一些開導與啟發。

我問她:「若想更快的減去體脂,要怎麼做呢?」

Amanda說:
“Add some weights in your daily routine.”
(翻譯年糕:每天做一點重訓)

還有像是:
➡️不需要因為運動量去調整碳水量,太嚴格的飲食要求不容易長期持續。
➡️別把熱量壓太低,給身體足夠的安全感,讓身體放膽燃燒。
➡️別用cheat day欺騙妳的身體,對食物的渴求是很自然的事。
➡️ 改變身材組成需要耐性與時間,試著認識乾淨飲食、享受運動,記得每次運動後的感覺。
️➡️ 身材是長時間生活型態的反映,別以身材苗條為目標認為要去改變它,那意謂著認為現在的自己不夠好,告訴自己「我已經夠好了。」

「我已經夠好了。」今天就對自己說這句話十次!

上/下一篇文章:

標籤: ,

小雨麻 小雨麻

小雨麻(筆名)
著有《小雨麻的副食品全紀錄》、《小雨麻的100道馬克杯料理,上桌!》、《小雨麻極簡育兒提案》等暢銷書。目前一家旅居加拿大。最新著作《開始動就對了!跟著小雨麻健身也健心》新上市!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