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風副食品】副食品第一階段的五個製作方法
最近製作小風妹妹的副食品,覺得副食品第一階段其實有一些處理原則,
這一篇文章想來整理副食品第一階段常用的幾個方法,
一步通,步步通,這樣之後也許我就不用每次都在網誌上做記錄了。>/////<
【方法一 做成單一口味蔬果汁】
食材加入等體積開水,利用果汁機或攪拌棒攪打成單一口味的蔬菜汁或果汁,比如說蘋果汁、葡萄汁、花椰菜汁等。
若是蔬菜,就多加一道煮熟的程序。
若寶寶會過敏,也可以利用將水果蒸熟的方法,將水果「低過敏原化」。
蔬果汁可以過濾,也可以不用過濾,不過濾可以讓寶寶吃到更完整的營養,過濾則可以提高寶寶的接受度。
這個方法的好處,是可以介紹寶寶認識不同食物的味道,容易觀察出寶寶對食物的喜好。
【方法二 做成單一口味蔬果米糊】
將蔬果加入1:10米粥一起攪打成單一口味的米糊,比方說高麗菜米糊、菜豆米糊等。
這個方法也可以介紹寶寶認識不同食物的味道,容易觀察出寶寶對食物的喜好;
此外,加入米粥一起攪打成米糊,對水果泥來說可以降低甜度,
而對蔬菜泥來說則可以降低澀味,更好入口;
比起蔬果汁,蔬果米糊在單位體積裡的熱量較高;
另外,還有一個好處,比較不會便秘。
【方法三 做成果汁奶飲】
單一水果除了加入等體積開水之外,也可以加入等體積母奶或配方奶,做成果汁奶飲,
比方說酪梨奶飲、木瓜奶飲。
因為有了甜甜的水果,又加了奶,寶寶通常會很喜歡。
【方法四 做成蔬菜濃湯】
根莖類、蔬菜類,可以選一種食材加入馬鈴薯、母奶或配方奶,
利用果汁機或攪拌棒攪打後煮成濃湯,
比方說
紅蘿蔔濃湯=紅蘿蔔+馬鈴薯+奶
青花菜濃湯=青花菜+馬鈴薯+奶
以一種比較有味道的食材當主角,利用馬鈴薯讓口感滑嫩,利用奶提高寶寶的接受度,
單位體積的熱量會比前面三種方法更高,也更有飽足感。
【方法五 複合口味的湯品】
等寶寶吃比較多種食材之後,再進階成將兩種以上特殊風味食材搭配在一起,這時候需要做點功課,研究看看哪些食材適合搭配在一起。
比方說
蕃茄和洋蔥很搭,很多紅醬式的義式料理幾乎都會有這兩樣食材;
苦瓜和鳳梨很搭,所以有「鳳梨苦瓜雞」這道料理;
香菇和肉類很搭、青蔥和魚湯很搭等等。
前面四種方法都企圖讓寶寶認識「食材原本的味道」,為什麼要這麼做呢?
細想一下我們的用餐習慣,
中式料理,我們可能會盛一碗白飯,配一下白切肉、燙青菜,最後喝一碗絲瓜湯;
西式排餐,我們可能會吃一大塊肉,配一些蜜漬紅蘿蔔、燙綠花椰菜,旁邊有一球通心粉,
對了,別忘了餐前有一碗濃湯,餐後,或許有一道叫做布丁的甜點;
義式料理呢?餐前有一碗洋蔥湯或鄉下濃湯,主菜是一盤有肉有菜的義大利麵,菜如果不夠,或許再點一道凱薩沙拉;
日式料理?一碗白飯、一鍋馬鈴薯燉肉、醋漬小松菜,飯後一碗味噌湯……
你發現了嗎?
我們其實不常吃把所有食材混在一起的什錦粥或什錦麵。
很多孩子脫離副食品階段,進入可以自己吃飯的幼兒期後,常會吃得意興闌珊,這裡面固然因素很多,但是其中很有可能有個大原因是「吃不習慣」。
小雨在寶寶時期吃副食品的時候,我就常用清蒸或汆燙的蔬菜泥給她吃,所以進入幼兒期的她很喜歡吃燙青菜,但是有時候去阿嬤家,阿嬤端出蒜頭和油炒的青菜,小雨就會說:「我不敢吃,我吃不習慣。」
如果寶寶常常吃什錦粥、什錦麵,之後銜接大人用餐習慣的時候,很可能就會出現「吃不習慣」的情形。
我們吃東西,本來就吃各種各樣不同口味的東西,每一種食物都會有他自然獨特的風味,讓寶寶從小接觸、從小適應、從小欣賞,很自然地,當她脫離副食品階段,就能自然銜接跟著大人到處吃。
這也是為什麼,我喜歡將不同食材的副食品分開準備成一道一道的原因,我會想像這是寶寶的餐桌,雖然不至於餐餐有三菜一湯,但能以此為目標努力。
▽小風妹妹的一餐:白米糊、紅蘿蔔泥、紫菜湯、甜點是酪梨奶飲。
【延伸閱讀】
請問第一次接觸副食品寶寶是只吃10倍粥嗎?蔬果肉何時開始吃呢?